对理论创新的坚持助我攀上纠错算法的最高峰(三十年前参加科技攻关的回忆)2021-07-15
1990-1995国家科委”光盘驱动器研制项目”参加者忻鼎稼那场科技攻关过去已近三十年,往日人事今已全非,但当年心路历程仍犹历历在目。如今我已垂暮,要把它写出来,愿正在科技攀登途中的年轻人与之共鸣。1990年秋,国家科委在上海召开“光盘机攻关座谈会”,会议决定由清华大学,北京航空学院和我校承担“可擦除光盘驱动器”研制任务。攻关任务列入国家管理,由清华牵头,实行参加单位负责制,成败参加单位负全责。我校负责研制“驱动器读写编/译码器”,并将任务落实到我的课题组。我们此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,但这次要制作可供实用的光盘驱动器,就须有更巧的译码算法。于是向最新发明专利求助(科技攻关不形成商品,使用专利方法不受专利保护),发现美国专利局在四年前(1996)已发布了由数学家E.R.Berlekamp和电器数字通讯专家R.L.Welch提出的一项专利:《代数分组纠错算法》(ErrorCorrectionforAlgebraicBlockCodes.US.PatentNr.4633470),所介绍的性能明显超过我们所掌握的现有的算法,只是公布的只有译码流程而译码算法无正确性的证明,我们不放心。但该专利的两